三月三的风俗介绍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
三月三传统习俗概览,三月三特色民俗活动一览。
三月三,我国众多民族共庆的节日,农历三月初三,非阳历之期。此日,各民族特色活动纷呈,风俗各异。想知道三月三的风俗介绍与活动详情吗?点击下方图片,紫薇流年运势助您洞察一年运势走向,预见未来!
三月三的风俗介绍
抢花炮
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有哪些?三月三当天的风俗活动具体包括哪些?
抢花炮,这项流传于侗、壮、仫等多民族的传统娱乐活动,承载着数百年的文化底蕴。其竞技性、对抗性、娱乐性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,使其历久弥新。传统抢花炮,多在河滩或山坡举行,不限人数,三炮齐发,众人争抢。花炮,直径约五厘米,以红布或红绸包裹,置于炮架之上。炮架为旧式铁笼,内藏火药,点燃后,三炮升空,众人争相夺取。民间相传,夺得头炮者人财两旺,二炮者五谷丰登,三炮者吉祥如意。因此,抢花炮现场,人人奋勇,互不相让。最终,花炮落入某人之手,唢呐、鞭炮齐鸣,场面热闹非凡,胜利者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。
荠菜煮鸡蛋
三月三,我国传统节日,风俗独特。此日,民间有食地菜煮鸡蛋的习俗。荠菜,又名地菜、田儿菜,田间地头常见,鲜美营养。古有《诗经》赞其“甘如荠”,辛弃疾亦以“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”吟咏其美。春食荠菜,已成为我国民间悠久的传统。
五色糯米饭
三月三,壮乡的风俗画卷中,五色糯米饭尤为引人注目。这一节日,清明之际,家家户户皆以五色糯米饭庆祝,寓意吉祥与丰收。五色糯米饭色彩斑斓,白、黄、红、紫、黑交织,既美观又美味,更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。红兰草染红,栀子染黄,枫叶染黑,每一色都承载着独特的功效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枫叶能止泻益睡,强筋益气,久服可轻身延年。五色糯米饭,不仅滋养了壮乡人的身体,更弥漫着节日的香气,成为壮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抛绣球
三月三,壮族传统节日,风俗独特。民众在闲暇时光,以抛接绣球为乐,此习俗逐渐演变为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方式。每年“壮族三月三”,抛球活动热闹非凡。歌圩上,男女青年相聚田间、河畔,分成两队,对歌传情,姑娘们将绣球投向心仪之人。小伙子接球后,欣赏片刻,再抛回绣球。若小伙子倾心,便在绣球上挂上礼物,表达爱意。姑娘若接受,即表明她愿意接受追求。随后,两人或继续对歌,或相约私会。
放风筝
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有哪些?三月三的民俗活动具体包括什么?俗语有云:“又逢一年三月三,风筝高挂满天空”。
对歌谈情
三月三的风俗习俗丰富多样,其中歌圩活动尤为引人注目。男女青年借此良机欢聚一堂,小伙子在歌师的指导下与心仪的姑娘对歌。他们先以“游览歌”试探,再唱“见面歌”和“邀请歌”,若女方有意,便会答应。随后,双方互唱“询问歌”,情谊渐生,再唱“爱慕歌”和“交情歌”。歌词即兴发挥,自然流畅。若姑娘对小伙子满意,便在无人注意时,悄悄赠送绣球。小伙子则以手帕、毛巾等回赠,歌声愈发甜蜜,最终结为连理。歌圩前,刘三姐神像被众人抬着游行,祈求歌才,保佑对歌顺利。歌仙刘三姐受敬后,众人纷纷亮嗓,歌声此起彼伏,男女老少共度难忘的夜晚。
三月三的由来
史籍记载,壮族三月三源于对北方大帝真武神的崇拜,实则是对古代“上巳节”的传承。如今,中原地区的“三月三”节日渐行渐远,而壮族人民将独特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,使得这一节日得以在民族文化的长河中绵延不息。
自古以来,我国便有关于“三月三,上巳节”的记载。在唐代,诗人杜甫于《丽人行》中生动描绘了当时的风土人情:“三月三天气晴朗,长安水畔游人如织。”宋代诗人宋之问在《桂州三月三日》中,亦生动再现了桂林地区三月三的热闹场景:“始安繁华依旧,帐饮倾城,江曲沸腾。”
南宋学者周去非在其著作《岭外代答》中记载,交阯地区风俗独特,每逢上巳佳节,男女欢聚一堂,排列成行,以五彩丝线编织成球,载歌载舞,抛掷空中,此活动称为飞駞。若男女情投意合,女子便接受飞駞,男方婚事亦随之而定。飞駞,即今日之绣球,成为壮族聚会上传递情感的重要道具。
明代邝露所著《赤雅》中“浪花歌”篇载:“春秋之际,峒女于名山布花果笙箫,以五丝刺同心结,百纽鸳鸯囊。择峒中佳丽,伴峒官女,号天姬队。余者三五成群,于山椒水湄采芳拾翠。歌声悠扬,男子亦三五结伴,歌而往之,情投意合则竞日唱和,解衣结带,互赠而去。春歌正月初一、三月初三,秋歌中秋,三月之歌,即浪花歌。”
《峒溪纤志》中“浪花歌”篇载:“溪峒男女,正月朔、三月三、八月十五共歌。三月尤以浪花歌为盛,无禁忌之规。”韦丰华《廖江竹枝词》亦记:“春风化雨暖,青畴绿坡间。黄林外望,三三佳日,花繁人欢。真武胙分,食青精糯,歌声随风起,儿女新妆。”此描绘了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壮族三月三祭祀、食乌米饭、交友歌咏之景。沈自修《粤西记俗》亦载:“武缘三月三,以乌米饭祀真武。”真武,玄武之别称,水神也,道教尊神,龟蛇踏足,北帝之谓,水神之尊。
三月三的禁忌
禁忌一:不下水
三月三,春潮涌动,波光闪烁,却有一则禁忌——严禁涉水。民间相传,此日下水将触怒水神,招致不幸。江河湖海,皆为水神之域,故此日众人皆谨慎避水,唯恐招致灾厄。
禁忌二:不结婚
三月三,此日瑞气盈门,却藏一独特忌讳——不宜结姻。古俗信仰,此日联姻易招不幸,夫妻情分亦易生波折。故此日,众人皆择期延后,以避吉祥之煞。
禁忌三:不剃头
三月三,春光和煦,万物复苏,却流传着古老的民间忌讳——不宜剃发。相传此日剃发,发丝将日渐稀疏,甚至影响健康。故而,人们纷纷避开理发店,以求避祸。
禁忌四:不在水边走
春意盎然,微风轻拂,带来丝丝暖意。然而,三月三这天,众人却纷纷绕开水域,步履维艰。相传水神此时更显神秘,若靠近水边,恐招致不幸。于是,湖畔、河岸乃至海边,皆成绕行之地,以防万一。
禁忌五:不说鬼字
三月三,此日人们尤为留意言行,尤忌言“鬼”。古俗以为,此类负面词汇一旦出口,便易招致不幸。故此,在这一天,众人皆小心翼翼,恪守禁忌,以保心境平和。
禁忌六:不露额头
春回三月三,暖阳轻抚万物,然而,人们心中却谨守一规——额露须慎。相传,此日额露易招衰运,不幸与灾祸随之而来。于是,无论男女老幼,皆以遮挡额头为要,祈求安宁与吉祥。
禁忌七:晚上不出门
夜幕低垂,繁星点点,三月三的夜晚,人们恪守一古老习俗——夜深人静,不出户门。传统信仰视夜晚为阴气浓重之时,若此时外出,恐有不测。于是,家家户户选择闭门谢客,远离潜在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