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中秋习俗有哪些
中秋佳节,传统习俗何其丰富?中秋习俗,究竟有哪些?
中秋佳节,习俗繁多,何其丰富?每逢此日,思乡之情油然而生。中秋之夜,异乡游子仰望同一轮明月,思念家乡。2023年将至,中秋习俗,你可知晓?
中秋佳节,传统习俗丰富多样,其中赏月更是不可或缺的雅事。中秋习俗有哪些?不妨一探究竟。
赏月习俗源自古老的祭月仪式,由庄重祭祀演变为欢快的娱乐。中秋赏月之俗约起于魏晋,虽未成风。唐代时,赏月、玩月蔚然成风,诸多诗人佳作中咏月之句屡见不鲜。至宋代,赏月成为中秋民俗节日的核心,正式定名为中秋节。宋人赏月,情感深沉,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寓意人生百态,即便中秋明月当空,亦难掩其忧愁。然而,中秋亦为欢聚佳节:“中秋前夕,酒肆林立,贵家装饰楼台,百姓争相登楼赏月,笙歌处处,嬉戏通宵达旦。”(《东京梦华录》)宋代中秋之夜,夜市通宵,赏月之人络绎不绝,直至天明。
中秋佳节,传统习俗丰富多样,其中燃灯尤为引人注目,各式彩灯点亮夜空,共庆团圆佳节。中秋习俗,古韵悠长,燃灯之习,传承千年。
中秋佳节,月圆之夜,燃灯助月成为传统习俗。湖广地区,至今仍沿袭着在塔上叠瓦片燃灯的节日风情。江南水乡,则以制作灯船为特色。近代中秋,燃灯之俗愈发盛行。周云锦、何湘妃在《闲情试说时节事》中记载:“粤地张灯尤为壮观,节前数日,家家户户以竹条扎制灯笼,形似果品、鸟兽、鱼虫,并书‘庆贺中秋’字样,外糊彩纸,绘制斑斓色彩。中秋之夜,灯笼内燃烛,悬于瓦檐或露台,或以小灯砌成各种形状,高挂屋脊,俗称‘树中秋’或‘竖中秋’。富贵人家所悬之灯,高达数丈,家人围坐灯下,欢声笑语,其乐融融;寻常百姓亦以一杆旗杆、两盏灯笼,自得其乐。满城灯火,宛如琉璃仙境。”观之古今,中秋燃灯之俗,规模之盛,仅次于元宵佳节。
中秋佳节,传统习俗丰富多样,其中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等习俗尤为盛行。中秋之夜,家家户户欢聚一堂,共度佳节。
《洛中记闻》中,闲秦再思记载,唐僖宗中秋佳节品尝月饼,其味甚佳。闻新科进士曲江设宴,遂命御厨以红绫包裹月饼,赐予进士。此乃月饼记载之始。宋代,月饼雅称“荷叶”、“金花”、“芙蓉”,制作更为精致。苏东坡赞曰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饴”,酥油酥甜,饴糖香脆,其美自见。宋后,月饼制作不仅味美,且饼面绘有月宫传说图案。传说元初,民众以月饼传递反蒙复国誓言,温州一带称之为“三锦”,谐音“杀紧”,此或为月饼外贴纸之缘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