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春节时间几月几日 2025年春节时间是什么时候
2025年春节具体日期是几月几日?2025年春节的具体时间点又是何时呢?
2025春节将至,农历正月初一,即1月29日,星期三,属蛇年。随着2024春节的脚步临近,2025春节亦将接踵而至。众多朋友或许还未能确切掌握2025春节的具体日期,那么,2025年春节究竟在何时呢?
2025春节时间几月几日
2025年春节,农历正月初一,阳历1月29日。此日亦称“新春”、“新岁”、“岁旦”,亦或“过年”、“过大年”。查阅万年历可知,该年春节恰逢星期三,属蛇年。
2025年春节,即农历正月初一,公历日期为1月29日。辛亥革命后,1912年北洋政府采用公历,以“民国”纪年,元旦为公历新年;自1914年起,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,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。1949年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,公历1月1日为元旦,农历正月初一仍为春节。故2025年春节,平年之节,落在公历1月29日。
春节的由来
春节,中国农历新年的伊始,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传统节日文化。它不仅是国人最庄重的庆典,更象征着团圆与繁荣,寄托着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盼。关于春节的起源,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,其中广为流传的是源于虞舜的传说。相传在公元前2000多年,虞舜登基为天子,率众祭祀天地,自此,人们将这一天定为岁首,逐渐演变为今日的春节。古时,春节亦称元旦,所在月份被称为元月。
我国历代元旦日期各异:夏朝以孟春元月为正月,商朝则以腊月(十二月)为正月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以十月为正月,汉初沿袭秦制。公元前104年(元封六年),汉武帝采纳司马迁等建议,改定历法。同年,天文学家落下闳等编制《太初历》,将岁首从十月改为孟春正月,此历法后经不断完善,演变为今日之阴历(农历),落下闳亦被誉为“春节老人”。此后,我国沿用夏历(阴历,亦称农历)长达2080年,直至清朝末年。春节名称随时代变迁而异:先秦时期称“上日”、“元旦”、“改岁”、“献岁”等;两汉时期又称“三朝”、“岁旦”、“正旦”、“正日”;魏晋南北朝时则有“元辰”、“元旦”、“元首”、“元”、“岁日”、“新正”、“新元”等称呼;清代则一直沿用“元旦”或“元日”之称。
加班工资标准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的相关规定:
在休息日强制劳动者工作且未安排补休的情况下,应支付不低于工资两倍的报酬。
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,须支付不低于工资的三倍报酬。
加班工资计算方法
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《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长及工资折算的规定》,计算月度薪酬的基准天数可按以下公式得出:(365日减去104日)除以12个月,结果为21.75日。
1、休息日加班
加班费计算公式为:以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为基准,除以21.75,再乘以加班天数,并按200%的比例计算得出。
2、法定节假日加班
加班费计算公式为:以加班工资基数除以21.75,再乘以加班天数,并按300%的比例计算。
春节的风俗
一、新春扫尘
《吕氏春秋》载,自尧舜时期起,我国便盛行春节扫尘之礼。此习俗因“尘”与“陈”音近,故新春扫尘寓意深远,象征“除陈布新”,期盼将一切厄运、霉气一扫而空。
二、贴对联、福字、门神
春节前夕的午后,孩童们攀上凳子,手持糨糊与刷子,将对联精心贴于门扉,待长辈审视其端正与否。部分家庭更在门楣上方贴上横批,左右门旁则是对联。此外,屋门、墙壁、门楣上亦常见福字,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而绘有门神的画帖则贴于门板,祈愿全年平安,增添节日欢乐氛围。
三、祭祖、祭神
春节之际,祭神之礼遍及华夏大地,南北东西共此风俗。各地祭神仪式虽略有差异,但其祈愿之心却一致,皆望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好运连连。
祭祖习俗通常紧随祭神之后,各地风土人情各有特色。在我乡,祭祖活动于每日午膳前展开,各家选派代表,携带着食物与供品至祠堂,向先祖致敬,此仪式直至正月十五方告结束,祠堂随之闭门。
四、吃水饺、吃汤圆、吃年糕
北方诸多地区,春节晨间必食水饺,饺子中常藏一枚硬币,得者被誉为全年福星。江苏淮安,晨光中汤团飘香;河南开封,饺子汤圆同庆。年糕亦为佳节美食,风味各异。
五、守岁、给压岁钱
除夕之夜,守岁成为春节最为隆重的习俗之一。邻里亲朋欢聚一堂,或全家人围坐,或搓麻将,或赏春晚,通宵达旦,共盼曙光,喜迎新春佳节。
压岁钱,孩童及晚辈心中的美好传统。每逢除夕夜,家中的长辈在享用完年夜饭后,便会向晚辈分发寓意吉祥的钱币,以红线串起铜钱,挂于孩童胸前,以此驱邪避凶。此风自汉时便盛行至今,虽铜钱已少见,但红包装的现金仍承载着这份美好。
六、燃放炮竹
新春佳节将至,家家户户迎门首要之举,便是点燃爆竹,以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告别旧岁,迎接新春,寓意吉祥。然而,现今诸多地区已明令禁止燃放爆竹,我们仍应恪守国家法规,以安全为首要考量。
七、拜年
春节之际,拜年成为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。正月初晨,家家户户换新装,戴新帽,穿梭于亲朋好友间,互致问候,共祝新春吉祥。拜年多从家中始,晚辈向长辈行礼后,外出相遇,亦以笑容互道新年快乐。
八、逛庙会
春节期间,农村地区普遍举办庙会。起初,庙会仅是庄严的祭祀仪式,然而随着经济进步与民众需求,庙会不仅保留了祭祀传统,更融入了集市交易与各式娱乐活动,愈发丰富多彩。
九、舞龙、舞狮
龙,古往今来被誉为吉祥之兽,传说中它能在天际挥洒风云,为世人带来福祉与安宁。自汉代起,舞龙祈雨便成为习俗。舞龙之外,舞狮亦在春节期间广为流传,尤其在北方,此活动被称为“耍狮子”。儿时常见此景,如今却渐行渐远。
十、踩高跷
春节期间,踩高跷是一项传承悠久的娱乐活动。早在《列子·说符篇》中就有记载:“宋有兰子者……以双肢长倍其身,属其胫,并驱并驰。”又称“扎高脚”、“踏高跷”,表演者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,演绎出各种滑稽古怪的动作。昔日村村户户皆可目睹此景,如今却日渐稀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