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民俗

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2-04
摘要:中秋佳节,传统习俗何其丰富,究竟中秋之夜有哪些风雅习俗?中秋佳节,习俗繁多。此节日,我国传统节日之重,赏月、品月饼、尝芋头、猜灯谜,诸多风韵。团圆之象征,佳节之际,归家与亲人共度。跟随小编,一探中秋习俗之奥秘,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

 

中秋佳节,传统习俗何其丰富,究竟中秋之夜有哪些风雅习俗?

中秋佳节,习俗繁多。此节日,我国传统节日之重,赏月、品月饼、尝芋头、猜灯谜,诸多风韵。团圆之象征,佳节之际,归家与亲人共度。跟随小编,一探中秋习俗之奥秘。

中秋节的习俗:

中秋佳节,汇聚秋季习俗精华,蕴含诸多古老节俗元素。此节亦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。起源于远古,盛行于汉代,定型于唐初,至宋后广为流传。作为中国民俗节日之一,历经千年文化积淀,独具特色。除赏月、品月饼外,民间习俗亦丰富多彩。

1、吃月饼

中秋佳节,月饼飘香,此乃我国悠久的传统习俗。月圆风清,桂香四溢,家家户户共品月饼,同赏明月,欢庆团圆,别具一格。月饼,形似圆月,馅料丰富,早在北宋便已盛行。诗人美食家苏东坡曾赞曰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。”

2、饮桂花酒

中秋之夜,明月高悬,桂香四溢,吴刚伐桂的传说在耳畔回响。举杯桂花蜜酒,共享天伦之乐,欢声笑语,其乐融融,成为节日的一大享受。桂花,不仅美不胜收,更富含食趣。屈原《九歌》中“援骥斗兮酌桂浆”、“奠桂兮椒浆”的诗句,见证了我国桂花酿酒的历史悠久。

3、吃芋头

中秋佳节,芋头成为民间辟邪消灾的象征,亦蕴含着不信邪的信念。据清乾隆《潮州府志》记载:“中秋赏月,剥芋头食,此乃剥鬼皮之谓。”剥芋而食,颇有钟馗驱鬼的豪迈气魄。

4、食藕盒子

中秋佳节,品藕寓意团圆,尤以“藕盒子”为佳。江浙地区,藕片相连,夹入肉馅、文蛤等,外裹面煎至金黄,俗称藕饼,与月饼相映成趣。市场上藕品种主要有七孔与九孔两种,江浙多植七孔藕,其质地细腻,口感鲜脆,甘甜洁白。中医认为,熟藕性温,对脾胃有益,养胃滋阴,补血养生。

5、观潮

古时浙江,中秋佳节除赏月外,观潮亦成一大盛事。中秋观潮习俗源远流长,汉代枚乘《七发》中已有详尽记载。自汉以后,此风愈盛。明代朱廷焕《增补武林旧事》及宋代吴自牧《梦粱录》亦载观潮之盛。

6、猜谜

中秋之夜,月圆如镜,公共场所灯笼高挂,人潮涌动。众人欢聚一堂,竞猜灯笼上的谜语。此乃年轻男女钟爱的雅事,诸多爱情佳话亦在此间流传。中秋猜灯谜,遂成男女相恋的独特方式。

紧接着,本篇将深入解析中秋节的起源与经典诗句。

中秋节的来历:

介绍一

后羿射日名扬四海,深得民心,迎娶了貌美心善的嫦娥为妻,夫妻恩爱,共享天伦。一日,后羿偶遇王母,求得长生不老药,本欲与嫦娥同登仙途,却遭小人觊觎,趁其外出时企图抢夺。嫦娥无奈之下,危急关头吞下仙药,瞬间化身为仙,飘然升天。

后羿洞悉了事件的始末,愈发怀念起爱妻,便在后花园设香案,摆放她钟爱的蜜食与鲜果,遥寄对月宫中思念嫦娥的深情。闻悉嫦娥奔月成仙的佳讯,百姓们亦在月下设立香案,向仁慈的嫦娥祈求福祉与安宁。自此,中秋拜月的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
介绍二

每年农历八月十五,我国迎来中秋佳节,此乃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又称仲秋、团圆节、八月节等,深受汉族及众多少数民族喜爱,并在朝鲜、日本、越南等邻国广为流传。因秋七月、八月、九月居中,八月十五恰在月圆之夜,故得名中秋节。此夜明月高悬,家家户户欢聚一堂,故又称团圆节。

介绍三

中秋佳节,源于我国古时秋祀、拜月传统。《礼记》载,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,朝夕之分,拜月之意。两汉时期,此俗初现雏形,至唐,赏月之风盛行,遂定名为中秋。欧阳詹在《长安玩月诗序》中赞曰:“八月中秋,季始孟终,十五之夜,月挂云中,寒暑均,魂魄圆,故名中秋。”

中秋节诗句:

悠然吟咏秋色之外,世间万物皆显悠远。今宵若无明月作伴,此秋便似虚度一年。——司空图《中秋》

2. 昨夜微风拂面,无人能解其意,今宵月色依旧,宛如往昔景象。——白居易《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》

3. 月圆月缺皆不言,唯感世间佳景美。——徐有贞《中秋月·中秋月》

4.秋风送爽,满园飘散着秋香,月华如练,皎洁似雪。——纳兰性德《琵琶仙·中秋》

5.大地山河映清辉,中秋佳节亦赏心。 —— 王守仁《中秋》

6.夜幕低垂,暮云渐散,清寒之气四溢。银河静谧,悄然转动,宛如玉盘滚动。 ——苏轼《阳关曲》

7. 愿此夜长圆如梦,人心未必随情迁。——辛弃疾《满江红·中秋寄远》

8. 美景良辰难重逢,来日此时定感伤。——刘禹锡《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》

九、素娥或许怀抱遗憾,玉蟾映月桂花独芳。——晏殊《中秋月》

十载离愁久,中秋已过七回。 —— 苏辙《水调歌头·徐州中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