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民俗

二十四个节气顺口溜大全 24个节气顺口溜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2-06
摘要:节气顺口溜汇编,收录二十四节令佳句,一应俱全。《二十四节气顺口溜汇编》,收录了24个节气的经典韵文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大家对二十四节气都不陌生,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,气温的升降都与它们息息相关。那么,这份《二十四节气顺口溜汇编》中,都有哪些精彩内容,二十四个节气顺口溜大全 24个节气顺口溜

 

节气顺口溜汇编,收录二十四节令佳句,一应俱全。

《二十四节气顺口溜汇编》,收录了24个节气的经典韵文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大家对二十四节气都不陌生,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,气温的升降都与它们息息相关。那么,这份《二十四节气顺口溜汇编》中,都有哪些精彩内容呢?

24个节气顺口溜

春雨滋润万物醒,春谷清新映晴天;夏至芒种忙农事,暑气蒸腾接相连。

秋风送爽露凝霜,冬日飞雪小大寒。

上半年恰逢六月二十一,下半年则遇八月二十三。

每月两节日期固定,误差不超过一二日。

立春阳气生,雨水润河岸。惊蛰乌鸦啼,春分土燥显。清明麦苗忙,谷雨耕田遍。

立夏时节鹅毛轻,小满之际雀声喧。芒种时节铲头动,夏至至日棉衣藏。小暑虽至不甚热,大暑三伏酷暑长。

立秋时节忙收割,处暑时分动镰刀。白露时节烟云起,秋分过后田中静。寒露降临尚温煦,霜降降临换新天。

立冬之际入十月,小雪降临土地封严。大雪覆盖江畔,冬至时节不宜行船。小寒临近腊月至,大寒之时岁末全。

立春之际雨水生,惊蛰时分虫声鸣。春分临近清明至,谷雨前采茶忙。

立夏时节微满足,芒种时节镰刀舞。夏至将至暑渐浓,大暑三伏热浪涌。

立秋暑气消,雁阵南归翔。秋分寒意浓,露重霜叶红。

立冬时节雪花舞,预示着丰收年景。冬至数九寒天至,小寒大寒接踵来。

二十四个节气是什么

“二十四节气”源于远古农耕文明,孕育于我国黄河流域。这一体系以观测该区域天象、气温、降水及物候变化为依据,揭示了岁时、气候、物候的变迁规律,成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坐标,逐渐被全国广泛采纳,成为多民族共有的智慧结晶。

四季轮回,春、夏、秋、冬各占三个月,每月两节气,各节气皆具独特寓意。二十四节气精准描绘自然节律,于日常生活扮演关键角色。它不仅是农耕生产的时节指南,亦融合了众多民俗现象,构成丰富多彩的民俗体系。二十四节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,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璀璨明珠。

二十四节气,源于春秋时期黄河流域,是我国古代农事活动中孕育而出的一种独特时间划分体系。

立春,每年2月4日或5日,标志着春季的序幕正式拉开,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。

雨水降临,每年2月19日或20日,标志着寒冬渐逝,春意渐浓,气温逐渐回暖,空气湿度逐步上升,然而,冷空气的频繁活动仍不容忽视。

惊蛰,春日之初,锁定于每年的3月5日或6日,标志着蛰伏于土壤中的冬眠生物逐渐苏醒。此时,气温与风向多变,忽冷忽热,呈现出乍寒乍暖的气候特征。

春分之际,每年3月20日或21日,阳光横贯赤道,昼夜时长几乎相等。此时,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迎来春季生长新篇章。

清明时节,每年4月4日或5日,气温逐渐攀升,春意盎然,天气渐趋暖和。

谷雨时节,每年4月20日至21日,降水渐增,为谷类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立夏之际,岁序更迭至五月五或六,天地间生机勃发,万物竞相生长,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小满时节,5月21日或22日,夏收作物如麦子等,此时籽粒初显饱满,却尚待成熟。

芒种时节,每年6月5日至6日,太阳行至黄经75度。此时,麦类等带芒作物迎来成熟,正是收获与收藏种子的好时机。

夏至,每年6月21日或22日,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,标志着“日北至,日长至,日影短至”的景象,因此得名“夏至”。

小暑时节,每年7月7日或8日来临,标志着我国步入炎热的夏季,广泛地区气温攀升。

大暑时节,通常落在7月22日或23日,恰逢中伏之际。此乃我国各地一年中最为酷热的日子,然而,偶尔也会出现异常年份,“大暑不热”,雨水反而增多。

立秋之际,每年8月7日或8日,草木孕育硕果,标志着丰收季节的来临。

处暑时节,每年8月23日或24日,暑气渐消,“处”字寓意着盛夏的结束,预示着凉爽的天气即将来临。正值秋收繁忙,每一滴降水都显得尤为珍贵。

白露时节,每年9月7日或8日,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,气温迅速下降,气候转凉。夜晚,地表附近的水汽凝结于草木之上,形成晶莹的白色露珠,故名“白露”。

秋分之际,每年9月23日或24日,太阳光直射点重返赤道,昼夜时长自此相等。

寒露,每年10月8日或9日降临。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,北半球气温逐渐降低,天气转寒,露水亦带寒意,故得“寒露风”之名。

霜降时节,每年10月23日或24日,黄河流域的初霜期多在10月下旬显现,恰逢霜降节气。然而,霜冻对正处于生长阶段的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。

立冬时节,每年11月7日或8日,标志着寒冬的序幕正式拉开。

小雪时节,每年11月22日或23日,北风劲吹,冷空气势力显著增强,气温骤降,雪花飘落,虽属初雪阶段,但雪量稀少,降雪次数有限,黄河流域多在“小雪”节气之后迎来雪花纷飞。

大雪降临,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。此时,太阳的直射点正逐渐逼近南回归线,导致北半球的白昼渐短,夜晚渐长。

冬至,每年12月22日或23日,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迎来日南至、日短至、日影长至,标志着白昼最短的一天。此后,北半球白昼逐渐增长,气温持续走低,步入一年中气温最低的“三九”时节。

小寒时节,每年1月5日或6日降临,气候渐转严寒,寒意渐浓。

大寒,岁首之寒,降临于每年一月的二十日或二十一日,严寒彻骨,堪称一年之极。此节气的传承,源于我国古老的历法——农历,亦称夏历,与阳历之阴历相映成趣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与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