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圣节是10月31日还是11月1日 万圣节几号
万圣节究竟是在10月31日还是11月1日?这个节日的具体日期是哪一天呢?
万圣节究竟在10月31日还是11月1日庆祝?许多人对此模糊不清。实则,两者虽存细微差别,但热衷者皆可共享欢乐。节日气氛浓厚,但明确日期仍为佳。
万圣节是10月31日还是11月1日
万圣节是11月1日。
万圣节,这一西方传统节日,需明确其日期为10月31日。此日,即万圣节前夜,成为节日中最热闹的时刻。在中文语境中,常误将万圣节前夜称为万圣节。届时,孩童们化身为各式鬼怪,逐家敲门索要糖果,若不得,便施以恶作剧。
英格兰流传着“索灵”习俗,富豪们烤制“灵魂之饼”,分赠亲友、邻里及乞丐。作为交换,受赠者需为逝去的亲人祈祷。岁月流转,索饼者常乔装打扮前来索求。若遭拒,则被视为吝啬。如此一来,便能辨明万圣节是10月31日还是11月1日了。
万圣节是哪个国家的
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
自识悉万圣节定于11月1日,始知其源于古凯尔特新年庆典,彼时民族广布北欧,至苏格兰南部,后随历史迁徙至非洲与美洲。其后裔遗踪遍布爱尔兰、不列颠、法西德奥捷意巴尔干及土,此日亦为祭奠亡灵之时,以食祭祖灵善灵,祈佑平安度严冬,乃西方传统佳节。
万圣节的节日起源
万圣节的起源传说众多,普遍观点认为其源自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,涵盖爱尔兰、苏格兰及威尔士等地,当地居民为凯尔特人。凯尔特新年定于11月1日,前夕,青年们戴上面具,手持刻有图案的萝卜灯(南瓜灯为后世习俗),穿梭于村落。这实则是对秋收的庆祝;亦有人将其视为“鬼节”,相传亡者灵魂会在万圣节前夕重返人间,人们应展示丰收成果,以丰盛款待鬼魂。篝火与灯火既可驱鬼,又为鬼魂指引归途。中世纪中欧,基督教曾摧毁异教,但新年夜的祭祀从未消失,仅以巫术形式延续。故今日万圣节仍保留巫婆、黑猫、咒语等元素。
万圣节吃食:
1、佳节将至,各大商店纷纷摆出各式糖果,包装色彩缤纷,橘黄、棕褐、墨黑等,令人目不暇接。
2、南瓜派,南瓜之经典演绎,在美国南方,尤其在初冬时节,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。万圣节期间,它更是增添了节日氛围。然而,南瓜派的应用远不止于此,它还是制作南瓜灯不可或缺的原料。
3、苹果的食用传统起源于11月1日,这一习俗与宗教因素紧密相连。自罗马征服凯尔特后,波摩娜节与新年庆典相融合,催生了万圣节期间品尝苹果的独特风俗。
4、选用南瓜作为主料,精心搭配奶酪、熟蛋、新鲜西红柿或胡萝卜,辅以几瓣香蒜,研磨成球状。此佳肴既可独立享用,亦宜作为装饰点缀。
万圣节习俗活动
1、闹鬼
万圣节前夕,鬼魅横行,妖魔鬼怪、海盗、外星来客与巫婆纷纷登场。古时,凯尔特人于夏末举行仪式,感恩天地与阳光的恩赐。占卜者以巫术驱散四周游荡的鬼魅。罗马人将丰收节与凯尔特的10月31日融合,以果仁和苹果庆祝。中世纪,人们以动物装束、恐怖面具驱赶黑夜鬼怪。虽宗教取代了凯尔特与罗马的仪式,但古老习俗仍存。
2、脸谱化妆
万圣节服饰千姿百态,远非单调的鬼怪形象。制作鬼服只需一张白床单,头顶覆盖,眼洞巧妙留出;若欲化身魔术师,黑衣黑裤搭配黑礼帽,头顶间藏绒毛小兔,增添神秘感;孩童身着白衣白裤,头戴手电筒,瞬间变身可爱小天使;更有家长将孩子装扮成心爱的卡通角色。
3、索要糖果
万圣节源于古凯尔特人的新年庆典,此际亦为祭奠亡灵之时。人们既防范恶灵侵扰,又以美食祭祖灵与善灵,祈求平安度过寒冬。夜幕降临,孩童们身着化妆服饰,佩戴面具,逐家逐户搜集糖果。
4、南瓜灯(杰克灯)
南瓜灯笼,万圣节前夜的标志性象征,其源起于爱尔兰。传说中,一位名叫杰克的吝啬之人,因上帝之怒被逐出天堂,却又因戏弄撒旦而被地狱拒之门外,最终被罚手持灯笼,永世漂泊人间。爱尔兰的灯笼,由挖空的大土豆或萝卜制成,内燃细小蜡烛。此外,“不给糖,要倒霉”的习俗亦源自爱尔兰。当时,孩子们以MuckOlla之名,逐户乞讨食物,以备万圣节庆典之需。而在英格兰,孩子们则身着他人衣裳,戴上面具,向人乞讨“鬼魂糕”。
5、咬苹果
万圣节前夕,“咬苹果”游戏尤为盛行。参与者将苹果置于满盆清水之中,孩子们需徒手不沾,仅凭口齿之力去咬,率先成功者荣膺优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