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吗
三月三究竟属于哪个民族的独特节日习俗呢?
三月三,这一日并非所有民族共庆,亦非全民同欢。在众多中国节日中,它尤为独特。广西壮族的盛大庆典或许最为人熟知,然而,三月三,究竟属于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?
三月三,不仅是汉族的盛会上巳节,更是壮族、侗族、布依族、黎族、仡佬族、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共庆的传统佳节。
三月三,亦称上巳节,承载着汉族及众多少数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。上巳,意指夏历三月的首个巳日,此节日源远流长,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,相传伏羲女娲造人,后人尊称其为“人祖”,并在淮阳太昊陵古庙举行庙会,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期间,民众朝拜伏羲。上巳节逐渐演变为庆祝子孙繁衍的重要节日,诸多活动均与此紧密相连。
壮族:三月三,壮族人民欢聚一堂,纷纷赶赴歌圩,搭建歌棚,举办盛大的歌会。青年男女们在此对歌、碰蛋、抛绣球,共诉爱意,谈情说爱。
汉族:古时农历三月初三,誉为上巳节,洗去污垢,驱散不祥,亦称春浴日。我国幅员辽阔,南北纬度差异显著。黄河流域纬度较高,三月仍处“料峭轻寒结晚阴,飞来院落怨春深”的寒冷时节,裸身河中嬉水,非人人所能承受。至晋朝,河边泼水习俗演变为文人雅集的“曲水流觞”。
侗族人民在三月三这一天,欢聚一堂,吹奏芦笙,放歌传情,走访亲友,共话农事。此日,抢花炮、斗牛马、对歌、踩堂等民俗活动热闹非凡,被誉为“花炮节”。
瑶族三月三,纪念民族英雄的日子,亦称“干巴节”。此节前,瑶族男子提前一周深入老林狩猎,捕兽捞鱼,制成干巴,分户共享,共庆丰收之乐。
布依族传统信仰中,每逢农历三月初三,北盘江畔的贞丰布依族民众,为祈求“禳灾祈福、寨子安宁、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”,世代相传举行祭祀盛典。
畲族文化中,三月三被视为谷米的诞辰,家家户户共庆,品尝乌米饭。这一天,各家各户宰牲祭祖,气氛庄重。许多家庭选择此日举行婚礼,增添喜庆。节日欢腾,舞场热闹非凡,火把舞、木拍灵刀舞、竹竿舞、龙灯舞、狮子舞、鱼灯舞等畲族传统舞蹈轮番上演。此外,还有问凳、操石磉、腹顶棍、操杠、赶野猪等民间竞技活动,热闹非凡。
黎族:晨曦微露,家家户户忙碌非凡。妇女挥锤舂制山栏糯米,姑娘们攀山采摘染饭树叶,男人们结伴狩猎,水边捕鱼。家家户户宰鸡买肉,备酒以待。姑娘们盛装打扮,金饰银饰熠熠生辉,载歌载舞,共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佳节。